导语:
在中国古代,通讯技术没有那么的发达,战争基本上都是通过兵法文化来解决的,只要你拥有许多带兵打仗的技巧,你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战争有所掌握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常胜将军”。
不止是这样,古代的兵法文化其实放在现在也是值得大家去学习、研究的,因为它们所展示的道理和文化,是经过了无数个人的印证,是十分有道理的,就像俗话说: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一样的理。
但是古代的兵法之书,除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《孙子》以外,春秋战国时期由吴起所编写的《吴子》也是十分的不错,不仅在问世之初就被不少人拿来与《孙子》做比较,而且还被大家称之为:孙吴兵法,足以见的它的重要性。
01:作者与年代
《吴子》其实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起所编著而成的,他最早是鲁国的一名将军,带领着鲁国士兵上阵杀敌,为鲁国赢下了不少重要的战役。但是后来由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,他从鲁国来到了魏国,依旧担任着带兵打仗的职务,直到后来在楚国的令尹。
真的要研究这个人的话,不得不说他是个十分传奇的人物。因为他到哪个国家都能够成功地掌握那个地方的军事大权,还能够得到当朝者的重用,真的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政治家。
而他所写的这本《吴子》,不仅是当时许多君主拿来借鉴的书籍,就连韩非子都十分欣赏他,在他自己的著作中对吴子的评价十分之高,称他和孙子二人为春秋战国时期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方法,可以说是最为优秀的军事家。
由此可以看出,吴起与他的著作《吴子》,都是得到了许多历史上出名的人物的认可,有着不可代替的历史作用和地位。
02:先进的战争思想与理论
对于《吴子》这本书来说,其实更多地讲述的是吴起关于战争所独到的见解和态度,以及他对于军队管理的特别想法。就像《图国》中,它所讲述的是关于战争的概念和理解,而且他鼓励当时的君主对于战争的想法是:对内要通过品德去征服平民百姓,而不是选择用暴政解决问题。对外的话则是用武力去防御外来的攻击。
这也可以发现,其实相比于孙子来说,吴起的主张更多的是以退为进,没有孙子那样一枚的激进。并且他在编写《图国》中,其实已经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战争经验,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结论,并不是凭空捏造的。
因此我们可以知道,如果想要将一个国家做大、做强、做久,除了要重视军事力量,对于政治管理等方面也是需要多加留心,就像吴起的“打江山容易、守江山难”。
03:战争的爆发原因
其实吴起很多方面的思想都比孙子更为高明,因为孙子的想法会使得国家长时间陷入战争的恐慌之中,并不利于国家需要的长久稳定的发展,即使是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,但过程中失去的东西绝对比最后赚来的多得多。
所以吴起认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,其实就是内乱与名利两个方面,还将战争分成了五种性质,这些性质放在现在都很好的表述了当时君王下令打仗时的内心活动,就连现在很多军事家也还喜欢运用这五个词汇。
而且在《料敌》中,吴起还记载着不同时期遇到敌人应该如何快速制服的方法:主张先观察敌国的环境和地形,由此推断出此时敌国内部的具体环境,以及了解它们现在真实的军事力量,而且还要选择好时间,在虚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话,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这个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:观察,这也是很多战争为什么明明是实力差距悬殊的,但是最后却还是输掉了的原因所在。观察作为战争必备的一个选项,真的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。
结语:
吴起这个人,虽然我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名字,但是如果有研究古代军事方面的话,绝对是这个领域的一个红人,因为他的思想、观点等都是十分的先进与特别。
而他所编著的《吴子》,也是总结了历朝历代所治理军队的方法,加上他比起当时其他军事家更为超前的思想,让他一度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十分重要的军事人物,还能够与孙子相提并论,包括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局!